5598-作者:陈川湘

  人力资源管理  绩效管理

4R4P专业名词术语公式详解 查看更多

R=R1(-1):角色在规则下必须做的事,数学逻辑特征值为(-1,0),R1(-1)意思为违反了规则范围内的事情,属于角色责任低阶的表现。比如:公司规定九点上班,小王九点半上班,小王迟到属于必须做的事情没有做到,属于R1(-1)。

分享学员:临沂 陈川湘
2016年4月29日

(该文章未经方老师改编)

    如何管理员工行为其实是很多管理干部非常苦恼的事情,从绩效管理角度来看哪些行为应该鼓励、哪些行为应该冷处理(强调一下,不仅仅是扣分那么简单!)用理性责任思维思考后,员工在工作上表现出来的各种复杂行为(社会现象)瞬间变得简单,然后根据责任数学逻辑来评价(管理)该行为。举例如下:

一(R1)、以公司制度规章为评价依据的组织行为,其评价结果错。比如,在生产车间里吸烟,根据公司规定对吸烟者要进行处罚,因此,公司认为该行为是错误的

二(R2)、以完成任务目标或提升个人能力为评价依据的组织行为,其评价结果为好或差。比如,产量完成100%,这种组织行为是好的,如果只完成60%,这种组织行为是差的。对该行为的评价只有好与差之分没有对与错之分。又比如,某车间进行安全生产理论考试,小王得了90分,小李得了80分,评价结果是小王比小李成绩好。

三(R3)、以企业价值观或社会道德要求为评价依据的组织行为,其评价结果为有(肯定和鼓励)或无(不做也不受处罚、无所谓)。比如,见面给同事一个笑脸;帮助同事提高工作技能;工作注意配合等等, 这些都是企业需要肯定和鼓励的有为的组织行为

四(R4)、以企业发展战略或经营理念为评价依据的组织行为,其评价结果为大我(大公无私)或小我(自私自利)。比如,企业要外派一批员工去艰苦的地方工作,有的人没去而你去了,公司认为员工的组织行为大我(大公无私)的

根据上述员工行为表现,在绩效考核加、减分操作中,我们可以这样:

R1——按规定执行不加分,错了扣分(有的企业是罚款);(本项占管理的大部分)

R2——完成目标高得高分,完成目标低得低分,注:没有0分;(本项多在月度KPI中具体操作)

R3——员工做了加1分或2分(或根据制度要求),没有做不奖也不罚;

R4——员工思维层面的组织行为,做了可以口头表扬和肯定,没有做不奖也不罚。(精神层面的奖励在管理实践中,可特别处理,比如,为了企业利益的见义勇为)

企业组织是社会中的一部分,因此,熟知“组织行为和个体行为”这两个概念更有助于把握和理清员工行为。为了解释清楚,笔者引用老师们讲过的一个故事来说明。总部位于瑞典歌德堡的世界著名汽车企业沃尔沃公司该公司办公大楼前有一个大型停车场。每天开车来得早的员工,他们会选择离办公楼较远的位置停车,停车次序由远至近,一切像是商量好的。据说有人专门做过调查,问到员工为什么这样停车时,大家异口同声的回答说:这样是为了方便晚到的员工该公司员工自发帮助他人的行为像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构成了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受到世人称赞其实沃尔沃公司没有制度规定,无非是该公司的企业文化(隐性要求或价值观)放大了员工的组织行为!

故事告诉我们:

个人把车停在某个车位,这是个体行为;

考虑到他人,个人把车停在某个车位,这是组织(社会)行为。

个体行为只反映个人行动,自私和隐蔽性强,该行为对他人或组织不构成影响;组织行为反映个人行动对他人或组织构成影响,行为过程较公开。比如,上述故事中,个人在停车场依次停车或乱停车都是组织行为;又比如,在家里独自一人吸烟,这是个体行为,而在生产车间里吸烟,这是组织行为。所以,认识并理解这种概念后,各级主管在绩效考核中着重强化企业需要的各组织行为,管理上一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文责任现象学系统分析

Responsibility phenomenon

责任总公式:R1(-1,0)+R2(0~N)+R3(0,+1)+R4(C/c)=1

所属责任现象:责任第一现象(一个责任主客体)

责任单位:R=R1(-1)

本文责任思维模型:理性行动“四做原理”

责任思维工具描述:必须做,努力做,应该做,选择做

文章关键词: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

0位亲已答题!

 相关文章 Articles

来自全球各地0位亲的支持,是我最大的责任动力!
Copyright © 2015 ICP备案:沪ICP备14053021号 沪公网安备31011002003955号
责商(上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江西应用科技学院—责任动力学研究院
联系电话:15800477474
公司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军工路1076号031幢A90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