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征值

-1,0,+1,0~N,+1(0~N)

高低阶

高阶(H),低阶(L)

领域

现象

层次

公式

与本词相关的词汇

本词的责任现象分析

《第一种逻辑符号运用:一种责任不代表另一种责任现象:Ra#Rb》

任何一种责任单位都存在高低阶复数形态,4R8C把责任进行系统的理性、科学的数字化分区其意义就在于:

四种基本八个高低阶特征责任形态4R8C因存在共性的高低阶复数形态,但却用不同的数学特征值表达彼此的属性区别。

因此,四种责任八个高低阶彼此之间存在属性、概念相近性与差异性认知辨识问题,以及数学特征值对立与互补的特征的认知理解问题,同时彼此又存在概念与属性的逻辑对立、互补关系的问题。比如能力责任强调的是目标结果,义务责任强调的人际关系,他们之间就存在属性概念的不同以及责任特征值的差异性区别。

因为责任存在八种形态的变化,因此在现实中,我们常常会因为一种责任高阶或低阶的存在而习惯性地联系或联想到另一种责任高低阶的问题思维习惯,这样一来,最大的问题就是容易在我们责任思维中发生责任形态4R8C的认知偏差或以偏概全的问题。再比如,看到一个人的能力责任强R2(N)可能就会想到他是否也在义务责任方面强R3(+1),这就是常见的两种责任高阶相提并论的责任相近思维问题。

通过对4R8C的这种对立、互补的复杂多元的关系的对比,我们发现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存在两种责任形态习惯性对比的思维不足认知问题,并且存在以下四种责任相近或措置的思维习惯问题形式:

1,责任高阶相近联想思维。表现出一种责任高阶就会以为另外一种责任也会是高阶。比如“能力强的人也擅长搞关系”,就是典型的两种责任高阶联想或联系对比相近思维。

2,责任低阶相近联想思维。表现出一种责任低阶就会以为另外一种责任也会是低阶。比如“能力差的人,人际关系也不在行”,这是典型的两种责任低阶联想或联系对比相近思维。

3,责任低高阶措置联想思维。表现出一种责任低阶就会以为另外一种责任一定是高阶。比如“调皮捣蛋的孩子有本事”,这是典型的“低高阶错置联想”的责任对比反差思维。问题出在我们把一种责任低阶与另一种责任高阶建立了一种必然的反差对比的逻辑错误的思维联系。

4,责任高低阶措置联想思维。表现出一种责任高阶就会以为另外一种责任一定是低阶。比如,“老实的孩子没有本事”,这也是典型的责任“高低阶错置联想或联系”的责任对比反差思维。同样问题出在于,我们在一种责任高阶与另一种责任低阶之间,建立了一种必然的反差对比逻辑错误的思维联系。

因此,日常语言中,为了规避这四种责任措置或相近联想的思维模式,我们就会用“不等于”或“不代表”来加以强调。

具体公式表达式为:Ra#Rb


现在,我们就用这种Ra#Rb责任公式体对上面的一些例子进行改写,正确表达与区分如下:

1,“能力强的人也擅长搞关系”改为“能力强的人不代表或不等于会擅长搞关系”。

Ra#Rb责任公式表达式:R2(N)#R3(+1)


2,“能力差的人,人际关系也不在行”改写为“能力差的人也不代表(不等于)人际关系就不在行”。

Ra#Rb责任公式表达式:R2(L)#R3(0)

3,“调皮捣蛋的孩子有本事”改写“调皮捣蛋的孩子不代表(不等于)有本事”。

Ra#Rb责任公式表达式:R1(-1)#R2(N)

4,“老实的孩子没有本事”改写为“老实的孩子不代表(不等于)没有本事”。

Ra#Rb责任公式表达式:R1(-1)#R2(L)

根据四种责任的八种形态分布,存在64个Ra#Rb责任公式,这64个责任不等式逻辑思维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四种责任相近或措置的联想思维问题。

我们还可以根据Ra与Rb同相位与异相位进一步分类彼此之间存在的属性与概念的差异性。同相位表示两种责任属于同一个责任单位属性,异相位表示两种责任属于不同的责任单位属性。

Ra#Rb责任公式逻辑思维表达式对责商训练意义:

1,正确认知责任高阶相近联想思维

2,正确认知责任低阶相近联想思维

3,正确认知责任低高阶措置联想思维

4,正确认知责任高低阶措置联想思维

词汇责任动力应用

该领域和公式下还没有任何责任动力应用!

词汇信息

 创建者:方志良   浏览次数:0   编辑次数:1次 历史版本   最近更新:2016年2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