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86-作者:冬日暖阳

  所有一级领域  所有二级领域

4R4P专业名词术语公式详解 查看更多

破译孩子成长过程的密码


孩子的个体行为+社会行为=1


孩子、员工都一样,都是有个体行动集合(自己私密、个性化、好的、不好的)+社会行动集合(社会、组织、集体、人际交往)=1,这是人类行为总公式。


前者构成个人的创造性思维发展模式,后者反应个体对社会的规则适应性以及精力分配,后者形式与内容越多,倘若能适应个人的生活越社会化,个体行动的个性化就越容易得到修正。


孩子的个体行动的修正是通过认知实践获得,犹如一张白纸一边画一边改,如果父母想通过说教,那就等同复印一副蒙娜丽莎,最终得出是复制品而非艺术作品!


员工如何融入企业制度与文化需要企业创造员工从个体行为组织行为的环境转换的氛围。


一个孩子在家随便扔垃圾不代表他会在公共场合乱扔垃圾,这侧面反映了孩子已经意识到了什么是个体行为与社会行为,孩子责任思维不用理论,靠的是公共场合的物理对象--垃圾桶的好奇,这个垃圾桶触发孩子的社会行为的好奇心与兴趣的,这种天然的责任意识是通过环境作为调节变量而成的!


孩子的个体行动向社会行动转化过程的责任动力有很多因素,责任的物理对象是一个极其关键的中介载体。合理的物理益智玩具、环境与设施本身就是触发孩子责任思维认知的外驱动力触媒。


孩子的责任特征值集合{0,N,+1,C}的培养是有路径选择性的。


小时候家里来客人,父母总是强迫我们叫人,某种意义就是培养我们的义务责任高阶(+1)增值责任意识,长大一点开始介入各种家务,也是培养我们的角色责任高阶(0)值的真值,自从读书后父母开始社会性的遗传基因突变,把孩子的能力责任高阶(N)值看成几乎唯一性,所谓的学而优则仕,演而优则导,就是把我们的责任N值效用无穷放大化。


于是乎“你看隔壁的谁谁学习多好,读书多认真,考试又是第一…”父母言语潜移默化与各种比较扼杀了孩子本该有的{0,+1,C}的责任动力天然适应性与责任价值倾向,最终会把所有精力强迫对付N值,各种压力与负荷让孩子失去本有的个体行为天性,更无法再天真、纯真与梦想,最终变得只有N值的偏执与世故!

本文责任现象学系统分析

Responsibility phenomenon

责任总公式:R1(-1,0)+R2(0~N)+R3(0,+1)+R4(C/c)=1

所属责任现象:第四现象:R2R2R2R(调节变量)

本文责任思维模型:理性行动“四做原理”

责任思维工具描述:必须做,努力做,应该做,选择做

文章关键词: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

0位亲已答题!

 相关文章 Articles

来自全球各地0位亲的支持,是我最大的责任动力!
Copyright © 2015 ICP备案:沪ICP备14053021号 沪公网安备31011002003955号
责商(上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江西应用科技学院—责任动力学研究院
联系电话:15800477474
公司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军工路1076号031幢A90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