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40-作者:悠扬

  所有一级领域  所有二级领域

4R4P专业名词术语公式详解 查看更多

R=R1(-1):角色在规则下必须做的事,数学逻辑特征值为(-1,0),R1(-1)意思为违反了规则范围内的事情,属于角色责任低阶的表现。比如:公司规定九点上班,小王九点半上班,小王迟到属于必须做的事情没有做到,属于R1(-1)。

 

作者:方志良

内外驱动力的责任对象范围:

 不要混淆内外驱动力的责任对象范围,内心想做的事不代表内驱动行动,很多都是外驱动,隐性约束力条件下的事情。两者一定要从责任主客体对象区分。当这种行为从外部环境要求做进化到其内心,成为一种内心驱动自己认为应该做,而且得努力做好时候,就是从角色责任高阶R1(0)走过了能力责任高阶R2N),到达了义务责任高阶R3(+1)。改为:识别这种行为的外部显性环境要求做,进化到能够判断(责任客体)隐性环境对自己的诉求,到达了义务责任高阶R3(+1);识别显性需求下的内心驱动的努力做好时候,就是从角色责任高阶R1(0)走过了能力责任高阶R2N)。

人与人的责任理性思维区别在于:

1、满足客体显性需求,是否明白还需要满足隐性需求;

2、满足客体一般无差异性要求的结果后,是否会从自体的角度把结果程度性提高。

两种情况对一部分人来说第一种比较容易做到,对另一部分人来说第二种比较容易。相反,当一个人倾向第一种表现,我们认为他们的情商高,而他们对于第二种表现结果就会弱化,针对他们表现我们会认为他们会做人,深蕴处事之道,甚至认为他们懂得拍马屁或迎合别人;倾向第二种表现,我们认为他们坚毅、刻苦、或者智商高,反之亦然,如果他们过度依赖结果而忽视第一种,我们会认为他们情商低,做人死板,不懂为人之道。核心在于很多事情我们对于第一种情况却表现第二种做法,第二种事情又表现出第一种做法,或者完全搞混淆,最终费力不讨好!

   

内心驱动与内外驱动力的区别:

内心不完全等于内驱动也不排斥外驱动力行动,关键在于责任客体诉求的评价。内心是一种内在行动(活动)的判断集合,包括4R8C驱动力所有集合。很多时候我们容易混淆内心驱动与内驱动力、外驱动力的概念区别,内心驱动并没有把责任属性进行区别,而是我们在传统责任意识形态下的一种内在用心的强调。其管理意义并不大,需要把它分为内心思考哪些是我们需要满足(责任客体)外驱动力行动?哪些是我们需要依靠作为责任主体的内驱动力下的行动的结果?这样就不容易把内心笼统化。

责任主体有内心做的,责任客体也有内心想要的,两种未必能够形成交集。比如家里来了一个客人,孩子在努力做功课,客人和孩子打招呼,孩子只是“恩啊”应付,父母就会很尴尬,希望此时的孩子能够内心去满足+1值的诉求,而不是作业N值的诉求。

传统的内心或内驱动概念,并没有和责任对象系统以及以责任主客体关系构成的内外驱动力行动的诉求概念关联,而是更多的站在个体行动的一贯思维,缺乏责任对象论系统。这就是理性责任矩阵最强调的理性,如何区分责任主客体之间的内外驱动力行动的结果,只有通过责任特征值集合才能够完美演绎内心的真正目的与动机指向性。

本文责任现象学系统分析

Responsibility phenomenon

责任总公式:R1(-1,0)+R2(0~N)+R3(0,+1)+R4(C/c)=1

所属责任现象:责任第一现象(一个责任主客体)

责任单位:R=R1(-1)

本文责任思维模型:理性行动“四做原理”

责任思维工具描述:必须做,努力做,应该做,选择做

文章关键词: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

0位亲已答题!

 相关文章 Articles

来自全球各地0位亲的支持,是我最大的责任动力!
Copyright © 2015 ICP备案:沪ICP备14053021号 沪公网安备31011002003955号
责商(上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江西应用科技学院—责任动力学研究院
联系电话:15800477474
公司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军工路1076号031幢A90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