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没成本和机会成本
作者:宗宁
看到一个故事,一个数学老师带着三个学生去吃饭,有个活动,消费三百返三十,当时已经吃了270了,但是非常难吃。这个时候,学生提议我们再点三个冰淇淋,凑够300好了,反正也一样是270。后来老师说,还是算了,然后就走了,出去以后,买了几个DQ(一种品牌冰淇淋,单价20-30)。理由是,已经吃了这么难吃的饭了,就不要多吃几个难吃的冰淇淋了,虽然不花钱。
这就好像你花了五元钱,买了一个烂苹果,为了不浪费,还是吃掉了。这样你不但损失了五元钱,还吃了一个烂苹果。其实这五元钱就是沉没成本,就是你怎么做都无法收回的成本,在沉没成本前,我们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对“沉没成本”过分眷恋,继续原来的错误,造成更大的亏损。就好像,一些姑娘爱上一些烂人,因为觉得之前付出太多了,甚至怀孕了,就勉强嫁了吧,结果婚后更悲惨,然后……
其实很早之前我虽然不知道这个概念,但我已经有类似的觉悟。上大学的时候,有一种说法是,你的学费大概是多少,然后你要上多少节课,每节课的成本大概是多少(好像一二百吧),如果你不去,你就亏了这一二百。然后我往往会跟他们说,你交学费已经损失了钱,是不是要把时间也搭上呢?然后毅然的就逃课了。我承认这不是什么好事情,但起码还算一个好道理,很多人听完之后都是哑口无言的,当然,实际上看来,多上课的和不上课的在之后的人生中并没有明显的差距。记得当时我接触电脑比较早,比较懂,有同学没有接触过电脑,后来通过刻苦学习,终于算是精通了,能写会编的,然后得意洋洋的说,你看,你刚开学的时候挺牛的,现在我也很牛了吧。后来这个人毕业就去电脑城装电脑去了。
沉没成本基本上是现在电话和短信诈骗的核心支撑理论了,一般这些人一开始都让你交一点小钱,等你交了,就让你慢慢越交越多,很多人觉得,如果后面不交,前面就都拿不回来了,所以就侥幸心理,一再追加投入,最后越陷越深。很多投资公司也这么干的,让你一开始出点小钱做一些评测、资质、标准,很多人就越投越多,想着万一成了,可以拿到上千万投资,就咬牙坚持一路评测下去,最后血本无归。
机会成本则是另一个容易被人忽略的问题。什么叫机会成本呢,也就是选择成本,就是你做出一个选择,就可能损失另一个选项的成本。
举例说,你选择了这顿饭吃麦当劳,就丧失了吃必胜客的机会,而有可能必胜客正好有一个很大的促销,你就错过了。更严苛一点的是,你选择了在宿舍看美剧就丧失了去图书馆看书的机会,而你有可能在哪里遇到一个妹子,最后可能会成你老婆。然后,你看了美剧,就没老婆了。这个老婆,就是你看美剧的机会成本。
这个问题和我之前讨论过的时间成本一样重要,你一定要明白,你做选择是有成本的,千万不要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因为你是冒着损失其他机会的成本来尝试的,一定要努力得到一个值得的结果才好。这个东西在资本运作中就更为明显,比如你当年有一笔钱,你选择投资了房产,可能就笑死;投资了股市,可能就哭死。
这个思想贯彻后,会帮助你分析各种选择,尽可能减少一时冲动的选择,很多人都会有一时冲动导致的一不做二不休的情况。这个时候,你要考虑下你的机会成本,可能就会冷静下来了,适合创业激进分子。
沉没成本的故事告诉我们遇到损失,要及时止损,做不到这一点,就不要碰股票。而机会成本则告诉我们,做选择的时候多思考可能造成的损失,最起码,你会损失时间。比如说你毕业就去创业三年,如果失败了,你不仅仅损失的是金钱,更重要的是,你损失了三年的时间,而这三年,你工作的同学可能已经在某个领域站稳脚跟,甚至有所小成了。这就是你的机会成本,你一定要确保你得到的大于这个机会成本,再去做选择,会比较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