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角色责任
指必须去做的事情,做到了就是0,没做到就会根据制度受到惩罚,那就是-1。
“0”表示责任主体做的结果符合责任客体要求,没有任何差异。
比如:1.学生上课不允许迟到,这就是学生必须做的事,学生迟到了就是R1(-1),没有迟到就是R1(0)。 2.学生在考试中不允许作弊,如果作弊了就是违反考试规定R1(-1)。
3.学校规定学生上学时要带红领巾,这也是必须做的事。
4.学生学习是必须做的事情,上课时逃学必须做的事情没有做到R1(-1)。
5.国家的法律法规也是每个学生要遵守的,这也是必须做的事!
二.能力责任
指努力去做的事情,这是在一个显性激励制度的条件下,人努力做去获得更大的利益,比如提成奖金,这个时候是0~N的关系。
这种责任表示责任主体做出的结果存在差异性,但责任客体均能够程度性接受,因此用(0~N)表示。 比如:1.小明考试考了100分,这是努力做的事情,能力责任高阶R2(N)。
2.小东考试考了65分,这也是努力做的事情,能力责任低阶R2(>0)。
3.小宁在跳远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小明则跳了最后一名,努力做的事,每个人做的结果都是不一样的。
4.小红在绘画比赛中获得了优秀奖,努力做的事。
5.小明的象棋下的特别好,同学们都不是他的对手!
三.义务责任
指应该去做的事情,即没有人强制你做,可以做也可以不做,但是社会(组织)道德价值观鼓励你做,不做就是常态0,做了就是为自己增值+1。
此处的“0”表示不产生任何责任增值,“+1”表示增值,不是物质层面的,更多的心理层面的价值交换。
比如:1.老奶奶过马路,小明看见之后没有搭理,小明应该做的事情没有做R3(0),小红看见之后扶着老奶奶过马路,小红做了应该的事情R3(+1)。 2.小明帮助新来的同学熟悉学校的环境R3(+1)。
3.小东说话有点口吃,同桌小明总是嘲笑他,不应该做的事情做了R3(0)。
4.春天到了,同学们在老师带领下去植树R3(+1)。
5.老师生病了,同学们买了水果去看望老师,做了应该做的事R3(+1)。
四.原因责任
指选择去做的事情。这个是人最自由的状态,通俗理解为价值、理想、信念、战略等内在。
人做事情从思维层面来说都是有原因的,有的人是出于为自己的小我原因选择c(choose),有的人是出于为组织、为社会或国家的大我原因选择C(choose)。
“c”表示责任主体在隐性约束条件下居于某种原因与责任客体进行价值交换的最小贡献值,c=(0)/(0~N),但责任客体也可以理解;
相反,“C”表示责任主体在隐性条件下居于某种原因最大化与责任客体进行价值交换,C=(+1)/(0~N),不求短期回报。
比如:1.小明喜欢唱歌,可是父母非要让小明去画画,这时候小明想学什么是小明选择做的事情,作为父母不应该过多去干涉孩子的选择。
2.班级周末组织大家郊游,而小明不想去,于是找借口推脱了,这是小明选择做的事,小明处于自己的利益考虑选择不去,属于原因责任低阶R4(c)。
3.歌唱比赛班里没有人愿意参加,小红为了班级荣誉着想,主动报名参加了,小红选择为班级考虑,原因责任高阶R4(C)。
4.张老师为了学生的学业,很少回家去看望家里的老人,为学生的学业和看望老人都是张老师选择做的事情,张老师选择为了学生,属于原因责任高阶R4(C)。
5.地震时,老师不顾自己的安危,在门口指引学生安全离开,选择做的事情,老师选择了孩子的安危R4(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