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有个部门因为产线调整,有21个员工要转岗或是放假回家等岗,可有一个员工却闹起了“幺蛾子”,于是我专门接待了他。他的理由很简单,他说被放假的人都是跟领导关系不好的人,甚至还说有些表现“极差”的人却留下了,所以他不能放假回家。我问他有没有证据证明什么是“极差”,他满不在乎地说,那是你们领导的事。当然,我不能跟他斗气,我告诉他了一个实情,由于当前经济环境影响,很可能整个部门都要放假,只不过早晚的事。
虽然这个员工不再闹,但这件事却促使我思考,身为领导,该怎样处理与员工之间的关系呢?
对此,比较权威的答案是,管理大师罗伯特·坦南鲍姆的三点建议:
一是,不介入;二是,立规矩;三是,等距离。
(责任行为的产生过程) 第一点,不介入。就是不要介入员工间的是非长短,也不要跟员工有过多的闲聊。
很多时候,你根本不知道谁是对的,谁是错的。如果你贸然插手员工之间的关系,就会让员工觉得‘亲疏有别’。‘亲近者’容易忽略你的命令,‘疏远者’容易对你心生怨怼。
从《责任动力学》的角度看,你既不当责任主体去插手,也不当责任客体去评价。其逻辑是,没有社会行为,也就没有评价,没有评价自然也就没有你的责任。
第二点,立规矩。
你看下图:
员工的四种责任都被约束力所影响,很明显,作为领导,带团队的一个高招就是先立规矩(建立约束力),约束力分显形的和隐形的两种。什么是显形的?除了公司的各项管理制度、流程、规范以及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单独下达的指令,这项内容虽然灵活,但特别考验领导的水平。
比方说,你有五个部属,其中只一个人完成工作进度后有反馈的习惯,那么,你就要立一个让大家反馈工作进度的规矩。没有要求前,这项工作不做也无所谓,属于隐形的约束力,做了就是义务责任高阶R3(+1),但是,你立了规矩后,变成了显形的约束力,做了就是正常R1(0),没做就是角色责任低阶R1(-1)了,犯了规是要被惩罚。
(显性约束力包括的内容) 第三点,等距离。等距离的意思是指处事公平、公正,不能亲疏有别。
在企业中,哪个领导都难免有一两个特别欣赏的员工。但如果领导跟这部分员工过于亲密,就会让其他员工心生不满。有时候,表现好的员工因为自己的能力获得奖励,反而会被其他员工看成‘走关系’得到的奖励,这样对员工的团结都不好。
领导如何做到公平呢?
你再回看上面那个图。员工有什么责任要看约束力,这也是判断员工责任的依据,它就像一把尺子。所以,对员工公平公正,就是要用一把“尺子”去衡量。
(注意你的“亲密”行为)
看个故事。
法国戴高乐将军有一个座右铭,叫“保持一定距离”。这是他处理自己与幕僚、下属之间关系的座右铭。戴高乐将军曾对新任的办公厅主任说:“我只能聘用你两年,所以,就像参谋部的员工不能以这项工作为职业一样,你也不要把办公厅主任当成自己的职业。”
不仅如此,即便是新人,戴高乐将军也不跟他们任何一个人有工作之外的往来。他跟所有人的交往都是有距离的,而且都是相等的距离,没有亲疏之分。因此,有些员工犯了错误,或者想找他办事,他都会秉公处理,绝对不徇私枉法。历史记载,戴高乐将军任职期间,他的幕僚们也最为奉公守法。
总结一下,
第一,不要介入员工间的是非长短,也不要跟员工有过多的闲聊,其目的是,不要让自己在处理员工私事上有责任;
第二,建章定制不是为了定框子管住人,而是在理顺关系的基础上,尊重人、激发人、团结人;
第三,与下属“保持一定距离”的基本法则是,依规而行、按章处事,对事不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