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0-作者:陈川湘

  所有一级领域  所有二级领域

4R4P专业名词术语公式详解 查看更多

R3(+1)≠R1(0):帮助人不代表就能做好自己本职岗位工作,或做好他人的工作不等于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很多人懂得团队合作精神,但不懂得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导致发生职场本末倒置,受到上级不该有的批评。

罗伯特·坦南鲍姆:身为领导,怎样处理与员工之间的关系?

注:罗伯特·坦南鲍姆(Robert Tannenbaum,1915—2003),美国管理学家,领导行为连续体理论的提出者。


这几天有个部门因为产线调整,有21个员工要转岗或是放假回家等岗,可有一个员工却闹起了“幺蛾子”,于是我专门接待了他。他的理由很简单,他说被放假的人都是跟领导关系不好的人,甚至还说有些表现“极差”的人却留下了,所以他不能放假回家。我问他有没有证据证明什么是“极差”,他满不在乎地说,那是你们领导的事。当然,我不能跟他斗气,我告诉他了一个实情,由于当前经济环境影响,很可能整个部门都要放假,只不过早晚的事。

虽然这个员工不再闹,但这件事却促使我思考,身为领导,该怎样处理与员工之间的关系呢?

对此,比较权威的答案是,管理大师罗伯特·坦南鲍姆的三点建议:

一是,不介入;二是,立规矩;三是,等距离。

(责任行为的产生过程)

第一点,不介入。就是不要介入员工间的是非长短,也不要跟员工有过多的闲聊。

很多时候,你根本不知道谁是对的,谁是错的。如果你贸然插手员工之间的关系,就会让员工觉得‘亲疏有别’。‘亲近者’容易忽略你的命令,‘疏远者’容易对你心生怨怼。

从《责任动力学》的角度看,你既不当责任主体去插手,也不当责任客体去评价。其逻辑是,没有社会行为,也就没有评价,没有评价自然也就没有你的责任。

第二点,立规矩。

你看下图:

员工的四种责任都被约束力所影响,很明显,作为领导,带团队的一个高招就是先立规矩(建立约束力),约束力分显形的和隐形的两种。什么是显形的?除了公司的各项管理制度、流程、规范以及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单独下达的指令,这项内容虽然灵活,但特别考验领导的水平。

比方说,你有五个部属,其中只一个人完成工作进度后有反馈的习惯,那么,你就要立一个让大家反馈工作进度的规矩。没有要求前,这项工作不做也无所谓,属于隐形的约束力,做了就是义务责任高阶R3(+1),但是,你立了规矩后,变成了显形的约束力,做了就是正常R1(0),没做就是角色责任低阶R1(-1)了,犯了规是要被惩罚。

(显性约束力包括的内容)

第三点,等距离。等距离的意思是指处事公平、公正,不能亲疏有别。

在企业中,哪个领导都难免有一两个特别欣赏的员工。但如果领导跟这部分员工过于亲密,就会让其他员工心生不满。有时候,表现好的员工因为自己的能力获得奖励,反而会被其他员工看成‘走关系’得到的奖励,这样对员工的团结都不好。

领导如何做到公平呢?

你再回看上面那个图。员工有什么责任要看约束力,这也是判断员工责任的依据,它就像一把尺子。所以,对员工公平公正,就是要用一把“尺子”去衡量。

(注意你的“亲密”行为)


看个故事。

法国戴高乐将军有一个座右铭,叫“保持一定距离”。这是他处理自己与幕僚、下属之间关系的座右铭。戴高乐将军曾对新任的办公厅主任说:“我只能聘用你两年,所以,就像参谋部的员工不能以这项工作为职业一样,你也不要把办公厅主任当成自己的职业。”

不仅如此,即便是新人,戴高乐将军也不跟他们任何一个人有工作之外的往来。他跟所有人的交往都是有距离的,而且都是相等的距离,没有亲疏之分。因此,有些员工犯了错误,或者想找他办事,他都会秉公处理,绝对不徇私枉法。历史记载,戴高乐将军任职期间,他的幕僚们也最为奉公守法。


总结一下,

第一,不要介入员工间的是非长短,也不要跟员工有过多的闲聊,其目的是,不要让自己在处理员工私事上有责任;

第二,建章定制不是为了定框子管住人,而是在理顺关系的基础上,尊重人、激发人、团结人;

第三,与下属“保持一定距离”的基本法则是,依规而行、按章处事,对事不对人。

本文责任现象学系统分析

Responsibility phenomenon

责任总公式:R1(-1,0)+R2(0~N)+R3(0,+1)+R4(C/c)=1

所属责任现象:责任第一现象(一个责任主客体)

第一层次:Ra≠Rb责任火眼金睛:R3(+1)≠R1(0)

本文责任思维模型:理性行动“四做原理”

责任思维工具描述:必须做,努力做,应该做,选择做

文章关键词: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

0位亲已答题!

 相关文章 Articles

来自全球各地0位亲的支持,是我最大的责任动力!
Copyright © 2015 ICP备案:沪ICP备14053021号 沪公网安备31011002003955号
责商(上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江西应用科技学院—责任动力学研究院
联系电话:15800477474
公司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军工路1076号031幢A90室